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厂并非职业终点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-06-05

(配图by 辉友Dora)

之前在知识星球的语音「大厂之路」中谈过一个观点:大厂(尤其指科技、互联网领域的大公司)之路,可能是很多职场人士的必由之路。

如果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、更好的发展、更大的视野,最好想办法进入大厂,因为这里有更完善的培训、更大的平台、更多的牛人、更健全的职级体系以及相对更高的薪资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

追根溯源,这和彼得·蒂尔在《从零到一》中分享过的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有关。

无论是搜索、电商、社交还是视频,市场格局一般是:Top 1的企业战略60%-70%的市场份额,排名第二的企业占20%左右的时长份额,其他所有企业分享剩余的10%。

甚至智能手机行业,虽然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没有那么夸张,但是整个市场剩下的有规模的玩家不超过五六家。而华为崛起前,苹果、三星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拿走了整个手机市场利润的99%。

所以,越是科技主导的行业,越能出现这种「头部垄断」的局面,这是科技和效率发展的必然规律,同时这也是充分竞争的产物。

这就带来一个现象,这些头部公司相对其他公司拥有更好的现金流和利润,需要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,也能为这些人才开出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甚至是顶薪。比如字节跳动的招聘就参考Netflix,希望用市场顶薪吸引顶尖人才。

根据上面的简单分析,大家就能发现,为什么你的同学、朋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行业走入科技领域,纷纷进入了腾讯、阿里、字节跳动、美团、京东、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公司。

从微观角度来说是他们在这里能获得更高薪资和更快发展,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是科技渗透,效率提升,产业集中的必然结果。

但是,大厂并非职业的终点。在我看来,绝大多数最终觉醒的人一定会逐步走上「创业」的道路,大厂只是为最后的「创业」做准备。

为何这样说?

只要想想如果你在55-65之间还希望有一份体面的工作,试问哪个大厂愿意给一个55-65的老人一份体面的工作?

只要对这个问题有答案,就会明白一件事:不管我们多么不希望自己去冒险,但是社会的发展会逼着每个人真正的自立,拥有自己的事业,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。

如果看看已经上市的科技公司的高管名单就会发现,一个公司平均年龄最大的是高管团队,比如阿里集团的高管中有一些是50多岁的,但也仅仅局限于50多岁。如果一家公司高管年龄很多都在60多岁,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家公司老掉牙了。

而互联网公司的平均年龄很少超过35岁,一般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。这意味着年龄超过35岁甚至40岁的「互联网老兵」,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4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。

所以,即使你做到高管,也很难真正在一家企业待到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年龄。

而换个角度想,这世界上有多少公司真正成功?少之又少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上市公司的高管?凤毛麟角。所以这无法成为每个人奋斗的目标。

回到每个人,大家都希望有长期优质的生活,所以需求真实存在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和人生使命(是否能发现这是另一个问题),所以供给也真实存在。真正挑战的是如何尽早的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使命。

最后说一下,很多人关心How,但我觉得如果能对Why探索的更深,有助于你更好的探索How。所有生命中有意义的转变,大多都是「逼」出来的。

如果内心并没有认真的考虑Why,认同这种趋势,感受到需要转变人生商业模式的必然性,是很难有动力去探索How的。

所以,请先从Why开始,真正思考一下职业道路的长期发展。

相关文章:工作三五年后,选大厂还是小厂?

上一篇:只有「做自己」才可能成功


我一直认为,我们应该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,经营我们自己。而要将自己这家公司长期经营下去、持续创造价值,并取得丰厚的回报,我们需要考虑清楚一些重要的底层问题。

就这些问题,我曾经在辉哥奇谭知识星球上,做了一个系列语音,名字就叫《人生有限公司》,第一季总共有8集。建议你在听完这系列语音之后,早日开始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做准备,从而从容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。

收听方式:扫描下方二维码。

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
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

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

跟辉哥以及9700+辉友一起

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

(请续费会员也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完成续费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